谓外来起名法是指为适应某种环境需要,用外来词汇来起名的方法。在中国历史上,汉族取其它民族的名字,自古有之。姓名是一个人的符号,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往的主要工具。姓名的国际化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,不同的地域随着民族关系,经济交流,文化交往的不断发展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。
中国古代在一些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,一些汉族人为了扩大力量或求得生存而改少数民族姓名。例如,明朝洪武年间曾颁令禁止汉族改少数民族的姓名,说明当时此种情况之多。反之,也有少数民族起汉名。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如北魏孝文帝元拓跋宏,他是鲜卑族人,拓跋宏在位期间提出汉化改革,即姓汉姓,通汉婚,穿汉衣等等。在死前三年他把拓跋姓改为元姓。最详细的取名常识就找女孩起名第一家北京宏名轩起名
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,许多外国友好人士来到中国,积极协助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,为了工作的方便,他们将自己的名字音译为中文。比如:艾黎德、白求恩、柯棣华、马海德等等。
建国前后,我国与前苏联的关系被西文称为进入“蜜月”时期。在斯大林的重视下,苏联援助中国143个工业项目,并派了大批顾问和专家帮助中国经济建设,培训我国技术干部和接受我国留学生。受当时政治环境和社会意识的影响,不少孩子起名都带点苏联味,如:李安娜、吴斯基、方丽亚、郭维奇、乔莎等等。
在香港、台湾、澳门,由于外国人比较多,在同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,不少东西逐渐洋化。起名时,带洋味的名字比比皆是:王珍妮、胡埃伦、林莱丝、陈安妮、吴丽娜、齐海伦、柯莉亚、丁保罗、郭黛娜等。还有一些在合资企业工作者,取洋名是为了工作时的便利。还有一些歌星和影星的“粉丝”们也常常给自己起一个和偶像名字有关的英文名字,如谭咏麟有个英文名字叫“阿伦”,有的“粉丝”就名“卡伦”。
世界上民族的姓名,由于受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,都各具特色。就以姓名的基本模式而言,欧美人一般不像中国人那样,把姓放在名之前,而是采用先名后姓的顺序。如OwenRobet(欧文·罗伯特),Owen是名,Robet是姓。即使基本模式相同的民族,也有不少差异。如美国人和加拿大人一般在名与姓之间另加一个名字,称做第二名字或中间名,这个名字可以是已婚女人的娘家姓,也可以是其他。书写时,常常用首字母表示。比如KennethLPike(克乃斯·L·皮克),就是由名(克乃斯)、中间名(L)、姓(皮克)三部分组成。
在英国、美国一些常见的姓名,他们的含义也是与我们平常所想象、理解的不一样的。下面我们选取了一些最常见的西方名字,解释它们的意义,以供大家参考:
英语人名:
(1)Challes,男名,“查尔斯”,其本意为“男子汉,男人”暗含威武雄壮之义,用“查尔斯”作译音,则刚柔相济,很好表达了本名字的美好之意义。
(2)Hardy,男名,中译名为“哈代”,其本意为“吃苦耐劳的,坚强的”。译为“哈代”音律上有韵味,字义上能体现出名字的本义。
(4)Laurence,劳伦斯,其本意为“月桂树、桂冠”,是一株植物,一般用于男名,译成“劳伦斯”字音字形都良好,字义上含有文雅之气。
(5)Comstantine,男名,中文译“康斯坦丁”其本意为“坚守信念的”。其中译名,四字结构迭字讲究,音调跌宕有致,字意上则暗含即文雅又威武之态。
(6)Edward,男名,“爱德华”,其本意为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