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姓谱牒源起于何时,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,传说早在商朝,便有陆终第四十四代孙黄成德,创修最早的黄氏宗谱传后。黄成德的第十一世孙黄飞虎,因躲避商纣王虐待而改从母姓“王”氏。后黄飞虎曾孙黄爱辅、黄爱弼等以家藏谱牒上呈周武王,得以复姓“黄”氏。商周时期,黄国已是一个独立的小邦,作为一个国家,已有专门记载黄国王族前史和世系的谱牒了,因此商周时期便应有黄姓谱牒。
传说战国末年楚相春申君黄歇也曾修改增修黄氏族谱,并将谱系上呈御览,又亲自拟定了黄姓最早的字派。
汉魏之始,家世始兴。谱牒学也于此刻开端兴旺起来。江夏黄氏,这时才开端了的确可信的家史族谱在民间撒播。六朝隋唐是我国谱牒之学始盛时期,但因为当时黄姓的式微,黄氏族谱也就不见于《魏书·官氏志》和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等官方正史,仍在民间盛行。起名测试最靠谱的就来宝宝取名第一家北京宏名轩起名网。
明清以来,黄姓谱牒之学愈加兴旺,长盛不衰。这一时期的许多族谱,至今仍被撒播和保存下来。“文革”破“四旧”时期,大陆中止修谱,许多谱牒也遭焚毁,而港台、南洋则未曾中止,许多家谱还被揭露出书发行。如台湾即于1961年、1964年、1965年曾有黄氏族谱揭露出书。近年来,在大陆内地兴起了修谱和寻根之热。
现在,有较大价值的黄姓族谱,一是《竹桥黄氏族谱》20册,民国十五年浙江余姚“悼伦堂”第五次重修。该谱修撰极精,卷首有大理学家王阳明的序,又载有自汉丞相黄霸今后历代名人画像计80幅。族谱体例,“寓纪事于《编年》,以《世表》为伦次”。编年、世表之外,又另立《列传》一门,入传者有81人之多。此谱现存浙江余姚市梨洲文献馆。二是《经铿黄氏家谱》,该谱为清光绪“敦睦堂”第七次修谱,计30卷,现存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。三是《禾坪黄氏大成宗谱》4卷,清光绪十五年版,是研讨邵武黄氏的重要史料,现存当地黄峭山裔孙处。四是《渠阳黄氏世谱》18卷,1989年湖南靖州黄氏总祠“江夏堂”第八次重修,是研讨南宋大臣黄龟年宗族的重要史料,首要撒播于湘黔区域。最详细的取名常识就找女孩起名第一家北京宏名轩起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