姓和名意义相连应来得自然
在中国古代,有许多错用姓的字义,与名相合而构成姓名的人。早在战国时期魏国的.“回头浪子”段干木,就是一例。西汉:尚书令孑L光、晋初氏族首领齐万年、五代时着名战将杨光远、宋代诗人杨万里、大画家马远、明代大将军蓝玉、兵部尚书齐秦、礼部尚书温体仁、右都御使金声、清代平南王尚可喜、复社领袖万泰、云贵总督杨名时、翰林院修编戴名世、着名京剧琴师梅雨田、着名苏州弹词艺人马如飞等等,皆为借姓而名者。
另外,像元代戏曲家高明,甚至像宋末时的汉奸高兴等人的名字,则太流于俗白,过于下里巴人。
纵观中国的姓氏,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有字义,另一些姓氏也与他字谐音。
利用好姓氏的字义,一是注意当姓氏与名字搭配在一起时,不要产生相反的或不好的意思;二是姓氏的字义与名的字义合为一词而产生整体感强的(可分的,或不可分的)姓名,选择领域相当宽广,但不要捡别人用的“成品”或俗白卑俚之词;三是不要为“姓名一体”而“姓名一体”牵强附会,,选择那些晦涩难解,音韵拗口的古词或废字。
现在一些人本无真才实学,却极吹虚荣,给子女用连汉语博士也头痛的、近乎“甲骨文”的字来起名,以示其才学渊博。其实小名字倘若人皆不懂,词义再好又有什么用处呢?
姓和名意义相连应来得自然,千万不可赶时髦。再说“时髦”这个词都被“新潮”取代了,不复“时髦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