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孩子取个好名字其实并不难,因为起名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。譬如说,仅从孩子出生时的时间和地点上,就有许多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素材。
以孩子的出生时间来起名,是我国常见的传统起名方法之一。像明代文学家、书画家唐寅,字伯虎。他生于1470年,按干支纪年为丙寅年,故其父为其取丙寅年的“寅”为名,寅属虎,取字为“伯虎”。
利用孩子的出生时间来起名,细分起来,包括利用年月起名、日时起名、季节起名、节日起名和时代起名等。
利用年月起名,主要是指我国一向有使用“六十甲 子”干支纪年的传统。把年月按顺序用十个天干(甲、乙、 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和十二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 辰、已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依次两两搭配,成为甲子、乙丑、丙寅、丁卯等纪年形式。如公元1998年是戊寅年,1999年是己卯年。十二地支又与我国传统的十二属相相配,其表示为子鼠、丑牛、寅虎、卯兔等。
要想知道某年某月所在的农历纪年情况,只要一查日历或万年历便可知道。
在这方面,既可利用孩子出生年月的干支直接为孩子起名,也可以利用干支中的一部分为孩子起名,或者将干支与生肖相结合为孩子起名。
此种方法常见的人名有:赵庚辰、李辛、王乙、常辰龙、 刘寅虎、吴长癸、林申花等。
也有单独使用生肖属相来起名的,一般多用龙、虎、牛 等入名。古人认为用十二生肖的名称给孩子起名,除有纪年之意外,还有祈福避邪的作用。
还有以婴孩出生月份或季节来起名的。比如用春、夏、 秋、冬四季来命名,如孟春、仲春、季春、孟夏、仲夏、季夏、 孟秋、仲秋、季秋、孟冬、仲冬、季冬等用名。
季节的其他别称也是人们常用的起名手法。如春季又称青阳、阳春;夏季又称炎亭、长蠃;秋季又称素商、金天、 商节;冬季又称元序、安宁、青冬等。另外,每年还有立春、 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、立夏、小满、芒种、夏至、小 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、白露、秋分、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、 大雪、冬至、小寒、大寒等二十四节气。这些名称,也都可以考虑人名。
在习惯上,我国对月份还有一些别的称呼,如:
农历一月的别名有建寅、孟春;
农历二月的别名有仲阳、大壮;
农历三月的别名有建辰、莺时;
农历四月又称朱明、正阳、孟夏;
农历五月称建午、天中;
农历六月又称林中、秀月;
农历七月又称肇秋、建申;
农历八月又称建西、正秋;
农历九月又称霜序、建戌;
农历十月又称孟冬、应钟;
农历十一月又称建子、畅月;
农历十二月又称嘉平、临月。
这些月份的别名配合上天干地支、十二生肖和春夏秋冬四季加以变化,都是起名的较好素材。
此外,还可以以孩子出生的时辰和日子来起名。
以出生时辰来起名,是将一天进行分解,分成早晨、 上午、中午、下午、黄昏(傍晚)、夜晚几个阶段时间。
如着名相声表演家侯宝林先生乳名叫“小酉儿”,是因为他出生于农历十月十五日酉时。明史专家、原北京市副市长邓拓乳名邓旭初,是因他出生在清晨而取的名。文学史家杨公骥的小名叫“正午”,这一名字来源于他1921 年1月16日午时整生于河北省正定县。
利用孩子出生的日、时起名,也是指利用日、时的别称起名。其中日的别称主要是指旧时的干支记日法。至于“时”,是指我国民间在传统上习惯把一天分作十二个时辰,并以十二支进行命名,即:子时(约相当于23-1点)、 丑时(1-3点)、 寅时(3-5点)、卯时(5-7点)、辰时 (7-9点)、巳时(9-11点)、午时(11-13点)、未时(13-15点)、申时(15-17点)、酉时(17-19点)、戌时(19-21点)、亥时(21-23点)。
上述的时辰也可以称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失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入定等别名。
根据孩子出生的准确时间,你就可以利用这些时间的各种叫法和别称为孩子起名了。
利用节日起名,也是一种较好的起名方法。如当代节日中的元旦、国庆、中秋、重阳、端午、五一、六一、七一、八一等,只不过前者可以直接取字或人名,后者则多采用谐音或其义,如武义、陆翼、党生、建军、军生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