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近年流传着一种“同名成灾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同名的人太多,简直成了一种灾难。我们暂且 不论这种说法是否有点危言耸听,言过其实,但同名的人多也是事实。至于同名的原因,当然是多方面的,比如 由于我国的姓氏使用过于集中,将近85%的人只使用100个大姓,而能够被起名用的字又十分有限,造成同名不可 避免。此外,从起名的角度看,有些原因是与起名方法不当有关的。这种起名方法不当,最主要的又是盲目跟风 ,一味起单名。故而,为了减少同名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,起单名也是一条重要的禁忌。
单名也叫单字名,与单姓合称两字名,并以此区别于起双名(双字名)的三字名。如果我们回顾我国的起名历史 便可发现,我国起单名的习惯由来已久,并且曾是汉唐时期起名的最大特点。当时许多着名的历史人物,如汉高 祖刘邦、汉丞相萧何、魏武帝曹操、隋文帝杨坚、大诗人李白等都是单名。三国名人诸葛亮、晋武帝司马炎等人 的名字虽是三个字,但因为是复姓,论名字仍然是一个字,属于单名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那时人起名还崇尚古 朴,起单名要比起双名简单容易;再就是因为王莽在两汉之际推行双名改单名制度有关,其详情已见本书此前有 关部分所述。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我国那时人口还不多,尽管也有不少人因为起单名而同名,但总体上的数量不多 ,而古人也没有发出类似于今天的“同名成灾”的呼吁。
今天因为起单名而同名,与汉唐年间的情况相比当然不可同日而语,出现的原因也更为复杂。我国在宋代以来一 直流行起“谱名”或“字辈名”,起出的名字虽然像起单名一样只有一个字属于自己,其他两个字分别属于家族 和同辈人,但由于与姓氏合在一起成了三字名,而各家、各代人之间的姓氏和字辈派语的差别又一般较大,因而 尽管宋代以后的人口与汉唐相比有大摄增加,甚至清代全盛时期的人口多达4亿,但由于起单名的人不多,同名现象并不突出。只是在幵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以来,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,社会上要求人们 与旧传统决裂,要“打倒孔家店”,在废除于名字之外起“字”的习惯的同时逐渐出现起名简单化倾向,并美其 名曰简洁明快,其结果是起“谱名”或“字辈名”的人越来越少,在姓名中剩下的也只有家族的名字“姓”和一 个字的个人名了,单名风气于是大开,同名之风也愈演愈烈。
根据有关方面对1900年以来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个城市起名特点的研究,发现北京同名最多的前20个名字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都是双名,60年代后才有单名进入前 20名排行,而70、80、90年代前20名全部是单名,2000年后的名字中又有双名增加的趋势。同样,上海人名字的变化规律与北京大体相仿,只是从50年代起就出现单名进入排行榜前20位,而双名在2000年后巳经超过排行榜半 数。从统计数字来看,在从双名进入单名和单名进入双名的过程中,上海的变化趋势要比北京更快一些。此外, 广州各年代的名字变化规律与北京、上海又有不同,其基本特点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生的人的名字单名居多,尤其 是30年代前单名占多数,50、60年代排行榜前20名全部为双名,70、80年代后 名逐渐增多, 而90年代前20名全 部是双名,2000年后单名又重新出现在前20名排行中。至于三市目前同名最多的人,北京的前10名依次是张伟、 王伟、李伟、刘伟、李静、王静、张静、王芳、刘洋、张勇,上海是陈洁、张敏、张伟、张燕、王秀英、张秀英 、张磊、王伟、陈燕、张杰,广州是陈志强、黄志强、李志强、陈伟强、陈俊杰、陈妹、梁妹、黄俊杰、陈志明 、陈丽华。
三市之外,目前已知的城市同名统计结果还有天津前10名依次是张伟、刘伟、王磊、王伟、王静、李 娜、李静、张磊、李伟、刘洋,重庆是张勇、陈勇、刘勇、王勇、李勇、杨勇、陈伟、张伟、刘洋、李伟,杭州 是王芳、陈燕、王伟、王燕、陈洁、陈伟、陈杰、陈敏、李萍、陈超,南京是王秀英、张秀英、陈秀英、王芳、 王伟、李秀英、张伟、张敏、王军、王萍,沈阳是刘洋、王丹、张伟、王伟、李丹、李伟、刘伟、王丽、张丽、 王静,合肥是王芳、王伟、张伟、王勇、王军、王磊、张勇、王俊、张敏、王敏,等等。若把全国31个直辖市和 省会城市的同名最多的名字放在一起统计,其前10名则是张伟、王伟、李伟、刘伟、李静、王静、张静、王芳、 刘洋、张勇。由上可见,我国目前同名最多的人几乎都是单名,起单名的习惯大约是从“文革”开始的,一直持 续了儿十年,如今虽有好转,但仍有不少人热衷起单名。
起单名带来的问题的确很多,不仅给当事人在人际交往中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,让别人张冠李戴,而 且还有违于人名的专指性原则,给银行储蓄、电脑识别等带来麻烦,为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。目前我国 的户籍管理工作就面临着这个难题,尽管采取了很多办法,但避免更多的人起单名不失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。正 因如此,有些地方的户籍管理部门对用单名报户口的人进行限制,甚至不给上户口,不能不说有其道理。因此, 为了减少自己和社会的麻烦,我们在起名时一定要避免再起单名在起名时起单名,不仅会带来大量重名的直接后 果,而且从名字本身的角度看,其表现力远比双名低,任何一个单名的含义几乎都无法与双名相比。再从审美的 效果看,单名的选择余地大多不如双名,在字形搭配、字音谐调、字意锤炼等方面也都带有明显的局限性,选择 起单名实在不是明智之举。
当然,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,由于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,继承和保持文化的多元化也是 我们每个人的责任,完全禁止起单名也不可取。尤其是对那些人口较少的姓氏的人来说,适当允许起单名便是可 行的。因为从目前发现的问题看,凡重名的单名几乎都是大姓,小姓即使重名也没有多大影响。比如柴、米、油 、盐等姓, 时遇到一个都很难得,起单名还是双名并无大碍,完全不会在一个单位里出现上述所说的三个李静 、两个韩萍那种情况。再者,至于对那些大姓而言,与其让人以“大李静”、“二李静”、“三李静”或“男张伟”、“女张伟”、“胖刘伟”、“瘦刘伟 ”相区分,让别人随意加字,何不在起名时再增加一个字起双名呢?